甲士
基本解釋
披甲的戰士。泛指士兵。《左傳·閔公二年》:“ 齊侯 使 公子無虧 帥車三百乘、甲士三千人以戍 曹 。”《后漢書·皇甫規傳》:“郡將知 規 有兵略,乃命為功曹,使率甲士八百,與 羌 交戰,斬首數級,賊遂退卻。”《三國演義》第三回:“公必欲去,我等引甲士護從,以防不測。” 魯迅 《故事新編·采薇》:“一面是走上四個甲士來,恭敬的向 伯夷 和 叔齊 立正、舉手,之后就兩個挾一個,開正步向路旁走過去。”
近義詞
成語(Idiom):甲士
發音(Pronunciation):jiǎ s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勇猛的士兵或武將。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甲士原指戰國時期士兵所穿的甲胄,后泛指勇猛的戰士或武將。這個成語形容軍隊中的勇士,意味著他們勇猛無比,能夠打敗敵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形容軍隊中的勇士,也可以用于形容個人勇敢、頑強的精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甲士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描述了戰國時期齊國的軍隊中的勇士。后來,這個詞逐漸被用來形容任何勇猛的戰士或武將。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甲士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我們隊伍中的甲士,勇敢而無畏。
2. 這支軍隊有很多甲士,他們能夠戰勝任何敵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甲士”聯想為戰士穿著甲胄,意味著他們是勇猛的戰士。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軍事和戰爭的知識,深入了解戰國時期的歷史背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級里有一個甲士,他在體育比賽中總是勇敢地爭先恐后。
2. 初中生:我希望將來成為一名甲士,保衛國家的安全。
3. 高中生:歷史上有很多著名的甲士,他們的英勇事跡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