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龜殼
基本解釋
(1).即龜甲。 毛澤東 《農業合作化的一場辯論和當前的階級斗爭》四:“歷史學家對烏龜殼、金石文和地下挖出來的其他古東西還要去考,而這些同志對我們的時間不長的東西,卻根本不理,也懶得去查。”此指刻有甲骨文的龜甲。 江地 《捻軍史初探》:“ 皖 北的鉆在‘堡寨’里的地主武裝--民團,也紛紛從烏龜殼里伸出腦袋來蠢蠢欲動。” 柳杞 《好年勝景》:“那邊山坡上倒塌了半邊的烏龜殼,那原是 日本 人的炮樓哩。”《解放軍報》1976.11.7:“﹝戰斗英雄﹞把……侵略者的烏龜殼放到距自己僅五十米的距離上打。”
(2).詈詞。喻指堡壘或坦克。
成語(Idiom):烏龜殼
發音(Pronunciation):wū guī k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心胸狹窄,不愿接受新事物或新觀念。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烏龜殼是烏龜身體的保護外殼,也是烏龜的家。烏龜殼堅硬且閉合,象征著固執和保守。成語“烏龜殼”比喻一個人思想保守,不愿接受新事物或新觀念,守舊不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有些人對于新事物或新觀念持保守態度,不愿意接受變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烏龜殼的象征含義源于古代傳說。相傳,古時候有一只烏龜,它總是躲在自己的殼里,不愿意出來。有一天,烏龜殼被一個人踢破了,烏龜才意識到自己的保護殼不是萬能的。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守舊不變的思想會使人錯失機會,與時俱進才是正確的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為“烏龜殼”,沒有其他構成成語的部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生活在烏龜殼里,對新事物毫無興趣。
2. 這個老板太烏龜殼了,不愿意嘗試新的經營方式。
3. 政府應該鼓勵人們打破烏龜殼,接受新的科技和文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烏龜和烏龜殼的形象與保守、固執的思想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烏龜殼是中國文化中的一個重要象征,還有其他一些與烏龜殼相關的成語,如“龜毛”、“龜縮”等,可以進一步了解和學習。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思想太烏龜殼了,不愿意嘗試新的游戲。
2. 初中生:我的爺爺一直守在烏龜殼里,不愿意使用手機和電腦。
3. 高中生:有些人害怕改變,總是躲在自己的烏龜殼里,不愿意接觸新的思想和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