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麴
基本解釋
亦作“ 方麯 ”。1.竹織方扇。多用以障面。《北史·楊愔傳》:“后有選人 魯漫漢 ,自言猥賤,獨不見識。 愔 曰:‘卿前在 元子思 坊騎禿尾草驢,經見我不下,以方麴鄣面,我何不識卿?’ 漫漢 驚服。” 明 楊慎 《丹鉛總錄·物用·方麯》:“《北史·楊愔傳》‘以方麯障面’,讀者不解‘方麯’為何語。按《説文》作筁,蠶薄也……《方言》‘薄謂之曲’,此云‘方麯障面’,蓋竹織方扇也。”一說方曲形如餅而四棱,以木為之,亦團扇之類。見 清 褚人穫 《堅瓠秘集·扇》。
2.曲霉的一種。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笨麴并酒》:“作白醪酒法:用方麴五斤,細剉,以流水三斗五升,漬之再宿。”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笨麴并酒》:“冬米明酒法……用方麴十五斤酘之。米三斗,水四斗,合和釀之也。”
成語(Idiom):方麴(fāng qū)
發音(Pronunciation):fāng q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遵循傳統方法,按照規則辦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方麴是由“方”和“麴”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方”表示方正、規矩,而“麴”是一種用于發酵的微生物。方麴的意思是遵循傳統的方法,按照規則辦事。這個成語強調了遵守規矩、守正道的重要性,表達了對傳統價值觀的尊重和遵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方麴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做事情遵循傳統的方法,不偏離規矩。可以用來夸獎一個人守法守紀,不隨意改變原定的計劃或方式。也可以用來批評一個人刻板、墨守成規,不善于創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方麴的具體故事起源已經無法考證,但可以推測它與古代發酵技術有關。古人發現了用麴菌進行發酵的方法,這種方法非常規范和傳統。因此,方麴成為了一個比喻,用來形容遵循傳統方法的人或事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方麴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方麴地做事,從不偏離規矩。
2. 這個團隊的工作方式很方麴,每個人都很守規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住方麴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制作麴菌時,非常規范地按照傳統的方法進行操作,這樣就能夠記住方麴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傳統價值觀、規矩、遵守規則相關的成語,如“守株待兔”、“循規蹈矩”等,可以幫助加深對方麴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教我們要方麴地做事,不能隨便做壞事。
2. 初中生:我們班的班長總是方麴地管理班級,大家都很尊重他。
3. 高中生:在選擇專業時,我決定方麴地選擇自己真正喜歡的方向,而不是隨大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