牓闕
成語(Idiom):牓闕
發音(Pronunciation):bǎng qu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公開宣揚并獎勵有功的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牓闕源自古代官府的一種表彰制度。當時,官府會在朝廷門前懸掛一塊牌匾,上面刻有獎勵有功的人的名字和事跡。這種公開表彰的行為被稱為“牓闕”。后來,這個詞逐漸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公開表揚和獎勵有功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中,當有人做出了重要貢獻或取得了顯著成就時,可以使用這個成語來表達對其的贊揚和肯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牓闕的具體故事并不多見。這個成語的起源主要源自于古代官府的表彰制度,表達了對有功之人的公開贊揚和獎勵。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該成語由兩個字組成,其中“牓”是動詞,“闕”是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為了激勵員工的積極性,公司經常牓闕有出色表現的員工。
2. 這位科學家憑借自己的杰出貢獻,牓闕了科學界的最高榮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下,在朝廷門前懸掛著一塊巨大的牌匾,上面寫著“牓闕”兩個字,用來表彰有功之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古代官府的表彰制度,以及古代官員如何通過牓闕來表揚和獎勵有功之人。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常常牓闕我們班級里的優秀學生。
2. 初中生:學校會每個學期牓闕在各個方面表現優秀的學生。
3. 高中生:在高考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將會得到牓闕。
4. 大學生:大學會舉辦頒獎典禮,牓闕在學術、體育等領域有杰出貢獻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