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旨
成語(Idiom):頤旨
發音(Pronunciation):yí zh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頤旨指的是遵循君主的旨意,侍奉君主的風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頤旨源自《左傳·宣公十年》:“宣公既晏駕,其大夫欲立公子強為君,公子強辭不受。大夫曰:‘子不受國,何以為君?’公子強對曰:‘君若欲立我,必以君志為我志,吾不敢專以私意受國。’”意為君主要求臣子必須遵循君主的意志,侍奉君主的風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頤旨通常用于形容臣子或下屬忠誠地遵循上級的意愿,沒有私心雜念。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們對領導的尊重和效忠。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頤旨的故事起源于中國春秋時期的一個真實事件。公子強辭不受國的故事,表達了他對君主的忠誠和尊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頤旨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頤”表示頤養,第二個字“旨”表示君主的意旨。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作為一名好學生,你應該頤旨老師的教導,勤奮學習。
2. 領導的決策是正確的,我們應該頤旨領導的決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在餐桌上頤養美食,而這個人正是為了迎合君主的喜好而享用這些美食,表示他對君主的忠誠。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的君臣關系和禮儀制度,了解頤旨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性。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會頤旨老師的教導,好好學習。
2. 初中生:作為一名學生干部,我應該頤旨同學們的意見,為大家服務。
3. 高中生:頤旨父母的期望,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
4. 大學生:作為一名志愿者,我會頤旨社區的需要,盡力幫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