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棹
基本解釋
亦作“ 歸櫂 ”。指歸舟。 唐 王勃 《臨江》詩之二:“去驂嘶別路,歸棹隱寒洲。” 唐 徐彥伯 《采蓮曲》:“春歌弄明月,歸櫂落花前。” 明 陳海樵 《錦纏道·惜別》曲:“留宴罷,催歸棹。”
成語(Idiom):歸棹
發(fā)音(Pronunciation):guī zhò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船只返回原港口,比喻歸還、歸宿。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歸棹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歸指返回,棹指劃船。歸棹的基本含義是指船只返回原港口,比喻歸還、歸宿。在生活中,歸棹常常用來形容人或事物回到原來的地方,或者表示一個人找到了自己的歸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歸棹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人生的歸宿、回歸原點的情景,也可以用來表達歸還財物、歸還原處的意思。比如在演講或寫作中,可以使用歸棹來表達一個人在某個時刻找到了自己的歸宿,或者某個事物回到了它最初的位置。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歸棹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詩經(jīng)·周南·桃夭》中的一首詩,詩中寫到:“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這首詩表達了桃花的美麗和青春的蓬勃,暗喻了一個人在外漂泊一段時間后,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找到了自己的歸宿。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歸棹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歸”和名詞“棹”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經(jīng)過多年的奮斗,終于歸棹故鄉(xiāng),找到了自己的歸宿。
2. 我們應該將失物歸棹,歸還給失主。
3. 這個項目終于完成了,現(xiàn)在我們可以歸棹總部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的方式記憶歸棹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乘坐一艘船離開了故鄉(xiāng),漂泊了很長時間后,最終船只返回了原港口,找到了自己的歸宿。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歸棹這個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一些相關的成語,如歸心似箭、歸真反璞等。同時,你也可以了解一些與歸棹相關的文化和歷史知識,比如中國古代的航海技術、船只的結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放學后總是歸棹家里,陪爸爸媽媽一起吃飯。
2. 初中生:經(jīng)過幾年的努力學習,我終于歸棹了我的夢想學校。
3. 高中生:我將來想要歸棹我的家鄉(xiāng),為家鄉(xiāng)的發(fā)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