惴縮
成語(Idiom):惴縮(zhuì suō)
發音(Pronunciation):zhuì suō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害怕、畏縮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惴縮是指因害怕或畏縮而不敢行動或說話。形容人在面對困難、危險或壓力時感到恐懼和退縮。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人們在面對逆境、挑戰或壓力時的心理狀態。可以用來形容個人、集體或組織在困難時的態度和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二十一年》記載,公元前537年,齊國昭公在位時,齊國內部發生了一次叛亂。當時,昭公的臣子田常為了保護自己的家族利益,選擇了保持沉默,不敢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田常的舉動被人們稱為“田常之惴縮”。后來,人們將“田常之惴縮”簡化為“惴縮”,用來形容人在面對困境時的畏縮退縮。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惴縮屬于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面對困難時,他總是惴縮不前,缺乏勇氣。
2. 學生們因為考試壓力太大,惴縮不前,不敢提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成語“惴縮”。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個陌生的地方,感到害怕和畏縮,不敢前進。這樣的畫面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惴縮”意思相關的成語,如“畏首畏尾”、“膽小怕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面對陌生的環境,他惴縮不前,不敢主動交朋友。
2. 初中生:考試前,同學們都惴縮不前,不敢向老師請教問題。
3. 高中生:面對未來的選擇,他惴縮不前,不敢做出決定。
4. 大學生:面對繁重的學業壓力,她惴縮不前,不敢放松休息。
5. 成年人:面對工作中的挑戰,他惴縮不前,不敢嘗試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