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低首下心
發(fā)音(Pronunciation):dī shǒu xià x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表示謙卑、屈服,形容人態(tài)度謙遜、低聲下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低首下心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低首”指的是低下頭,表示謙遜、屈服的態(tài)度;“下心”指的是心思下沉,表示謙遜、低聲下氣。整個成語的意思是指一個人態(tài)度謙遜、低聲下氣,表示對他人恭敬和順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態(tài)度謙遜、恭敬地對待他人,特別是在面對長輩、上級或有權威的人時。它也常用于貶義,表示某人過分謙卑、屈服,缺乏自尊和自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低首下心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喻世明言》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叫李公的人,在一個寺廟里偶遇了一個名叫韓玉的和尚。韓玉對李公非??蜌猓灾劣诶罟械椒浅擂魏筒蛔栽凇KX得韓玉的態(tài)度過于謙遜,以至于自己不知道該如何回應。因此,從那時起,人們用“低首下心”來形容一個人過分謙卑、低聲下氣的態(tài)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Subject + 低首下心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老師面前總是低首下心,從不敢有任何得意的表現。
2. 她對長輩非常尊敬,每次見到長輩都會低首下心地行禮。
3. 面對領導的批評,他低首下心地接受并積極改正自己的錯誤。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低首下心”這個成語與一個人低下頭,心思沉重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低著頭,表現出謙卑、低聲下氣的態(tài)度,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繼續(xù)學習其他有關謙遜、尊敬等主題的成語,如“卑躬屈膝”、“恭謹有禮”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應該低首下心地向老師學習,不斷進步。
2. 初中生:他在比賽中輸了,但他低首下心地接受了失敗,并努力提高自己。
3. 高中生:在面試中,我會低首下心地回答面試官的問題,展示出自己的謙遜和誠意。
4. 大學生:雖然他是團隊的領導,但他仍然低首下心地傾聽團隊成員的意見,并尊重他們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