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壇
成語(Idiom):燎壇(liáo tán)
發音(Pronunciation):liáo t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火勢熊熊,燃燒得非常旺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燎壇這個成語來源于《左傳·宣公十年》中的一段故事。故事中,楚國的宣王舉辦祭祀活動,他在祭壇上放了很多木材,但是火勢卻燃燒得不旺盛。于是,楚國的宰相子反提議用“燎壇”,將祭壇上的木材全部燒掉,重新搭建一個新的祭壇。結果,新的祭壇燃燒得非常旺盛,祭祀活動也非常成功。因此,燎壇成為了形容火勢旺盛的比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燎壇一詞常用于形容火勢旺盛,也可以用來形容某種情況或活動非常熱烈、激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燎壇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歷史文獻《左傳》。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燎壇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火勢熊熊,燎壇一般,形容戰場上的戰火燒得非常旺盛。
2. 會場上的掌聲猶如燎壇,熱烈而持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個火勢旺盛的祭壇旁邊,感受火焰的炙熱和熊熊燃燒的情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火相關的成語,如“火燒眉毛”、“火冒三丈”等,以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篝火燃得像燎壇一樣,溫暖了整個夜晚。
2. 初中生:比賽時,運動員們的斗志像燎壇一樣旺盛,全力以赴。
3. 高中生:在燃情的青春歲月里,我們心中的夢想猶如燎壇,燃燒不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