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民
基本解釋
(1).指褊急之民、狠剛之民、怠惰之民、費資之民、巧諛惡心之民。《商君書·墾令》:“重刑而連其罪,則褊急之民不鬭,很剛之民不訟,怠惰之民不游,費資之民不作,巧諛,惡心之民無變也。五民者不生於境內,則草必墾矣。”
(2).指《詩》《書》談說之士、處士、勇土、技藝之士、商賈之士。《商君書·算地》:“事《詩》、《書》談説之士、則民游而輕其君;事處士,則民遠而非其上;事勇士,則民競而輕其禁;技藝之士用,則民剽而易徙;商賈之士佚且利,則民緣而議其上。故五民加于國用,則田荒而兵弱。”
(3).指士、農、商、工、賈。亦泛指五方之民。《史記·貨殖列傳》:“ 臨菑 亦海 岱 之間一都會也……其中具五民。” 裴駰 集解引 服虔 曰:“士、農、商、工、賈也。”引 如淳 曰:“游子樂其俗不復歸,故有五方之民。”《宋書·符瑞志下》:“四海既穆、五民樂業。”
(4).指士、農、工、商賈、兵。《宋史·王禹偁傳》:“自 秦 以來,戰士不服農業,是四民之外又生一民……佛法流入中國,度人修寺,歷代增加。不蠶而衣,不耕而食,是五民之外,又益一而為六矣。”
成語(Idiom):五民(wǔ mín)
發音(Pronunciation):wǔ mí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民間的五種人群,即士農工商醫。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五民是中國古代社會中代表不同社會階層的五類人群。士指文官和學者,農指農民,工指手工業者,商指商人,醫指醫生。五民代表了社會的基本構成,也代表了社會中不同職業和階層的人群。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五民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社會各個階層的關系和互動。可以用來指代社會中不同職業和階層的人群,強調他們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五民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社會制度。在古代,社會被分為士農工商醫五個階層,每個階層都有其特定的職責和地位。這個成語體現了古代社會的等級制度和社會分工。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五民是一個簡單的名詞短語,由“五”和“民”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五民各司其職,共同構建了和諧的社會。
2. 士農工商醫,是社會發展的基石,互相依存。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五民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五個不同職業的人群站在一起,代表著不同的社會階層和職責。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古代社會的階層和職業分工,以及現代社會的職業分類和社會結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五民是古代社會中的五種人群。
2. 初中生:士農工商醫是社會中不同職業和階層的代表。
3. 高中生:五民代表了社會的基本構成和分工。
4. 大學生:五民這個成語可以用來描述社會中不同職業和階層的關系。
5. 成年人:五民各司其職,共同為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