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滋
基本解釋
叢生滋長。《明史·儒林傳序》:“ 吳與弼 以名儒被薦……而譽隆於實,詬誶叢滋。” 清 林則徐 《飭府查辦防護圍基章程札》:“切勿專任地保,以至弊竇叢滋。”
成語(Idiom):叢滋(cóng zī)
發音(Pronunciation):cóng z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物密集、聚集在一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叢滋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表示事物密集或聚集在一起的意思。它常用來形容人群、物品或植物的聚集情況,暗示事物的數量眾多或密度很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叢滋一詞常用于描述人群、物品或植物的聚集情況。例如,可以用來形容人群擁擠的街道、書店里堆滿的書籍、花叢中盛開的鮮花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叢滋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左傳》。在《左傳》中有這樣一句話:“叢滋而鬻子之門,謂之不遑寧處。”意思是人群密集,不容易找到一個安靜的地方。后來,這個成語被引申為形容事物密集聚集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叢滋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叢”和“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街上人叢滋,擠得我都喘不過氣來。
2. 書店里的圖書叢滋,讓人眼花繚亂。
3. 花叢中的鮮花叢滋,美麗動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叢滋”與人群、物品或植物的聚集情況聯系起來,形成形象的記憶。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個擁擠的街道上,人群密集,擠得無法自由行動,這樣就能記住叢滋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人山人海”、“車水馬龍”等,來擴展對事物聚集情況的描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公園里的花叢滋,五彩斑斕,非常漂亮。
2. 初中生(13-15歲):圖書館里的書叢滋,讓人有種無限的知識可供探索的感覺。
3. 高中生(16-18歲):人群叢滋的街道上,每個人都在忙碌地奔走,形成一幅繁忙的城市畫卷。
4. 大學生(19-22歲):商場里人潮叢滋,各種商品琳瑯滿目,讓人有種購物的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