鵪鶉骨饳兒
成語(Idiom):鵪鶉骨饳兒 (ān chún gǔ dùn ér)
發音(Pronunciation):ān chún gǔ dùn ér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骨瘦如柴,非常瘦弱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鵪鶉是一種小型的禽類動物,它的骨頭非常細小。饳兒是指干癟、瘦小的樣子。成語“鵪鶉骨饳兒”形容一個人非常瘦弱,骨瘦如柴。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身體非常瘦弱,骨瘦如柴的樣子。也可以用來形容某物非常細小、干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鵪鶉骨饳兒”的起源尚無確切記載,可能是民間的口頭語言演變而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鵪鶉(ān chún)+ 骨(gǔ)+ 饳兒(dùn ér)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生病后瘦得鵪鶉骨饳兒,看起來非常虛弱。
2. 這只小鳥骨頭細小,瘦得像鵪鶉骨饳兒一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想象一只鵪鶉的骨頭非常細小,而饳兒則形容干癟、瘦小的樣子,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鵪鶉的知識,比如它的習性、生活環境等。也可以學習其他形容瘦弱的成語,如“骨瘦如柴”、“皮包骨頭”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弟弟最近病了,瘦得鵪鶉骨饳兒,都不能出去玩了。
2. 初中生:她天天節食,現在瘦得鵪鶉骨饳兒,我都認不出她來了。
3. 高中生:這個歌手為了減肥,瘦得鵪鶉骨饳兒,大家都為她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