胴體
成語(Idiom):胴體
發音(Pronunciation):dòng t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體的軀干部分,也用于比喻事物的主體或核心部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胴體一詞最初用于描述人體的軀干部分,后來也被引申為比喻事物的主體或核心部分。在成語中,胴體通常指人或事物的主要部分,是構成整體的重要組成部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胴體這個成語可以用于描述人體的身體部分,也可用于比喻事物的主要部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使用胴體這個成語來形容一個人或物體的核心部分,強調其重要性或突出其特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胴體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三十年》中,原文為“胴體者,國之綱紀也”。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春秋時期的魯國。當時,魯國的國君僖公在位時,國家政權的綱紀松弛,社會秩序混亂。有一天,僖公的臣子告訴他,一個國家的綱紀就像人體的胴體一樣,是維系整個國家的重要部分。如果胴體松弛,那么整個國家就會陷入混亂。僖公聽后深思熟慮,開始加強國家的綱紀,最終使魯國恢復了秩序。從此以后,人們就用“胴體”來比喻事物的主體或核心部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胴體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部電影的胴體是一個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
2. 這個項目的胴體是技術創新和市場開拓。
3. 只有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確保社會的胴體健康發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胴體”拆分成“胴”和“體”,“胴”可以聯想為人體的軀干部分,而“體”可以聯想為整體。通過聯想和記憶“胴體”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和用法,可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胴體”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胸有成竹”、“軀干”等,以擴展對于人體和事物的描述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參加了學校的籃球隊,我是球隊的胴體。
2. 初中生:這個故事的胴體是一個勇敢的少年,他戰勝了困難,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3. 高中生:政府的胴體是法律法規,只有依法治國,才能確保國家的穩定和繁榮。
4. 大學生:這個研究項目的胴體是一項創新的技術,它有潛力改變我們的生活。
通過以上學習指南,我們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成語“胴體”的含義、用法和記憶技巧,幫助我們更好地運用這個成語,并拓展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