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fēn máo cì tǔ ㄈㄣ ㄇㄠˊ ㄘㄧˋ ㄊㄨˇ分茅賜土(分茅賜土)
亦作“ 分茅錫土 ”。 分茅列土。 清 李漁 《玉搔頭·飛舸》:“只要你忙上緊趕得那人近至尊,便是分茅錫土也非吾吝。” 清 李漁 《玉搔頭·奪錦樓》第五回:“不止分茅賜土,允宜并位于中宮。”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分茅賜土
成語(Idiom):分茅賜土
發音(Pronunciation):fēn máo cì t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君主分封諸侯,賜予土地和建筑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分茅賜土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封建制度,君主將土地和建筑物賜給諸侯,作為封地的象征。這個成語意味著君主將權力和資源分配給有能力的人,以鼓勵他們為國家做出貢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領導者或上級賞識、獎勵有才能或有貢獻的人,并將權力和資源賜予他們。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分茅賜土的制度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在封建社會中,君主會將土地和建筑物賜給有功勛的諸侯,作為他們的封地,以表彰他們的貢獻和地位。這個成語的出現,是為了形象地描述這種封賞制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分茅賜土由三個字組成,分別是“分”、“茅”和“賜土”。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工作中表現出色,得到了領導的賞識,分茅賜土。
2. 這位科學家為國家做出了重大貢獻,因此被分茅賜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分茅賜土與封地的象征意義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一個君主將茅草和土地分給諸侯的場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封建制度和封賞制度的知識,以加深對分茅賜土這個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上的優秀學生被老師分茅賜土,得到了特殊的獎勵。
2. 初中生:為了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學校會根據成績給予分茅賜土的獎勵。
3. 高中生:老師將分茅賜土作為一種激勵機制,以鼓勵學生在學術研究上有所突破。
4. 大學生:在學術界,分茅賜土是一種常見的獎勵方式,以表彰杰出的學術成果和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