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國
基本解釋
大國。《左傳·襄公十四年》:“成國不過半天子之軍, 周 為六軍,諸侯之大者,三軍可也。” 杜預 注:“成國,大國。” 孔穎達 疏:“方四百里以上為成國。” 宋 沉遘 《五言送李瑜通判潤州》:“在昔為成國,於今亦大州。”
成語(Idiom):成國
發音(Pronunciation):chéng gu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國家的建立或形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國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成”表示形成、建立,而“國”指的是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因此,成國指的是一個國家的建立或形成。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國家的獨立建立,也可以表示一個國家的繁榮和發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成國這個成語常常用來描述一個國家從無到有的過程,可以用在歷史教材、政治講座、國際關系討論等場景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國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歷史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故事是關于秦國的建立。秦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稱帝的國家。這個故事講述了秦國的國君秦始皇如何通過戰爭和政治手段,最終統一了中國的各個諸侯國,建立了一個統一的國家。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國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成”是形容詞,表示形成、建立的意思;“國”是名詞,表示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這個成語的結構比較簡單,容易理解和記憶。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秦始皇的統一戰爭中,秦國成國了。
2. 這個國家經過幾百年的發展,終于成國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成國這個成語可以通過以下方法:
1. 關聯故事:將成國與秦國的建立故事聯系起來,形成一個有趣的故事情節,可以更容易記憶。
2. 分解記憶:將成國拆分成“成”和“國”,分別記憶它們的含義,再結合起來理解成國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國這個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歷史中其他國家的建立故事,如宋國、漢國等。這樣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國古代國家的形成過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希望將來能夠為祖國成國立業。
2. 初中生:在歷史課上,我們學習了中國古代各個朝代的成國過程。
3. 高中生:歷史上的成國故事給予我們很多啟示,我們要為國家的繁榮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