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腐
成語(Idiom):板腐(bǎn fǔ)
發音(Pronunciation):bǎn f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思想僵化,不接受新鮮事物,固執守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板腐”由“板”和“腐”兩個字組成。“板”表示僵化、固執,指人的思想僵化,不接受新鮮事物。“腐”表示腐朽、不變,指人的思想固執守舊。整個成語意味著一個人的思想僵化,不愿接受新鮮事物,堅持守舊的觀念。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那些守舊、不愿接受新觀念的人,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固執己見、不愿改變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中記載了一個故事。相傳,西漢時期,有一位叫司馬相如的文學家,他的文章被人們稱為“板子”,因為他的文章很僵硬,不接受新鮮事物。后來,人們就用“板子”來形容思想僵化、固執守舊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形容詞組成,表示人的思想僵化,不愿接受新鮮事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很板腐,對新的科技完全不感興趣。
2. 這個老師思想板腐,不愿嘗試新的教學方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被困在一個僵硬的木板上,無法動彈,無法接觸到外面的新鮮事物,代表這個人的思想僵化,不愿接受新事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思想僵化、固執守舊相關的成語,例如“頑固不化”、“守舊”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爺爺思想有點板腐,不愿意用手機。
2. 初中生:有些老師太板腐了,還在用書本上的知識教我們。
3. 高中生:一些政府官員思想板腐,不愿意改革。
4. 大學生:我們應該摒棄板腐的思想,勇敢地接受新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