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bù shí yī dīng ㄅㄨˋ ㄕㄧˊ ㄧ ㄉㄧㄥ不識一丁(不識一丁)
◎ 不識一丁 bùshí-yīdīng
[do not know the simplest character;be completely illiterate] 不識一個字。形容人不識字或文化水平低
他財產萬千,而目不識一丁
詞語解釋
bù shí yī dīng ㄅㄨˋ ㄕㄧˊ ㄧ ㄉㄧㄥ不識一丁(不識一丁)
不識一個字。形容人不識字或文化水平低。 明 焦竑 《焦氏筆乘·不識一丁》:“ 苻堅 宴群臣賦詩, 姜平子 詩內有丁字,直而不屈, 堅 怪問之, 平子 對曰:‘屈下者,不正之物,未足以獻也。’ 堅 悅,擢上第。夫 莊子 云:丁子有尾。若直下不屈,乃古下字也。下作丅,上作丄。若 堅 與 平子 ,正不識一丁者。” 明 胡應麟 《詩藪·六朝》:“ 嵇喜 , 叔夜 之兄, 呂安 所為題鳳, 阮籍 因之白眼者,疑其不識一丁。” 清 吳趼人 《俏皮話·送死》:“某紈袴,擁巨資,而目不識一丁。”參見“ 一丁 ”。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不識一丁
成語(Idiom):不識一丁
發音(Pronunciation):bù shí yī d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對某一領域或事物一無所知,毫無了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識一丁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對某一領域或事物完全不了解。這個成語的意思是說,這個人連最基本的知識都不知道,對這個領域或事物一無所知。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對某一領域或事物的無知。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中使用,也可以用在文章、演講等正式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識一丁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有一個叫丁寧的人,他對任何事物都一無所知,對任何領域都沒有了解。因此,人們就用他的名字來形容對某一領域或事物一無所知的人,成為了成語不識一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識一丁的結構是“不+識+一+丁”。其中,“不”表示否定,“識”表示知道,“一”表示一點,丁是丁寧的諧音,表示人的名字。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音樂一點都不懂,真是不識一丁。
2. 我對足球比賽不感興趣,對球隊和球員也不了解,真是不識一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不識一丁”與丁寧的故事聯系起來記憶。想象一個完全不了解任何事物的人,他連最基本的知識都不知道,對任何領域都一無所知,就像丁寧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知識、學習相關的成語,如“一知半解”、“一竅不通”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對化學一點都不懂,真是不識一丁。
2. 初中生:我對歷史不感興趣,對歷史事件也沒有了解,真是不識一丁。
3. 高中生:我對計算機編程一竅不通,真是不識一丁。
4. 大學生:我對經濟學一無所知,對經濟學理論也沒有了解,真是不識一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