撅子
成語(Idiom):撅子
發音(Pronunciation):juē z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嘴巴向外翹起,表示不服從或不滿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撅子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的嘴巴向外翹起的樣子。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不服從或不滿意。撅子可以表示情緒的不滿,也可以表示對某個事物的不滿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撅子這個成語通常用于描述一個人的表情或態度。比如,當一個人不滿意或不滿足于某個決定時,可以說他撅子了。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撅子的起源,有一個古老的故事。相傳,古代有一位官員,他對一項政策非常不滿意,因此他決定表達自己的不滿。當他聽到這個政策時,他的嘴巴翹起來,形成了撅子的樣子。這個故事后來傳開,撅子成為了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不滿意或不服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撅子是一個形容詞,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固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聽到這個消息后,撅子了一下,表示他對這個決定不滿意。
2. 她看到自己的成績時,撅子了一下嘴巴,表示她對自己的表現不滿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撅子的發音與嘴巴向外翹起的動作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撅子是一個比較常用的成語,可以在口語和書面語中使用。除了形容人的嘴巴翹起外,撅子還可以用來形容其他物體的形狀或姿態。例如,撅子的小狗,撅子的鼻子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生氣的時候,嘴巴會撅子。
2. 初中生(13-15歲):老師說了一些我不喜歡的話,我撅子了一下。
3. 高中生(16-18歲):這個政策太不合理了,我對它撅子了。
4. 大學生及以上(19歲及以上):老板的決定讓我很不滿意,我撅子了一下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