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土
成語(Idiom):桑土
發音(Pronunciation):sāng t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荒涼貧瘠、不毛之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桑土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桑指桑樹,土指土地。桑土形容的是一片貧瘠、不毛之地,沒有生機和活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桑土常用來形容農田荒蕪、土地貧瘠或者某個地方的經濟困難、資源匱乏等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中有一則故事,說的是桑樹和土地的關系。相傳古代有個國家的國君曾經問臣子:“桑樹怎么樣?”臣子回答說:“桑樹長在土地上,但是桑樹并不需要土地來生長,它可以在石頭上或者沙地上生長。”國君又問:“土地怎么樣?”臣子回答:“土地在沒有桑樹的情況下是沒有用處的。”從這個故事中,人們得到了“桑土”這個成語的啟示,用來形容土地貧瘠,沒有桑樹的生長。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動詞+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片土地已經成了桑土,沒有任何農作物可以種植。
2. 那個地方的經濟非常落后,整個地區都變成了桑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桑土”聯想成一個貧瘠的土地上長滿了桑樹,形象地表達出了土地貧瘠、不毛之地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土地、農作物有關的成語,如“寸草不生”、“一窮二白”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片土地已經變成了桑土,沒有莊稼可以種了。
2. 初中生:這個城市經濟困難,整個地區都變成了桑土。
3. 高中生:這塊土地荒蕪不毛,成了一片桑土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