鯤鯁
成語(Idiom):鯤鯁(kūn gěng)
發音(Pronunciation):kūn gě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巨大、難以消化或解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鯤,傳說中的一種巨大的魚,鯁,指魚骨。鯤鯁形容事物巨大,難以消化或解決。比喻難以處理或解決的困難或問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工作、學習或生活中遇到的巨大難題或困難,以及難以解決的問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鯤鯁”源自于《莊子·齊物論》:“齊物者,唯鯤與鯉。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鯤鯁成語比喻事物巨大,難以消化或解決的困難,來源于莊子的描述。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鯤鯁屬于形容詞短語,由兩個形容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項目的難度太大了,真是一道鯤鯁。
2. 他的問題是一個鯤鯁,需要我們共同努力才能解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鯤鯁”與巨大的魚和魚骨聯系起來,形象地表示巨大、難以消化或解決的問題。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與“鯤鯁”相關的成語,如“魚目混珠”、“狐假虎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道數學題太難了,簡直是一個鯤鯁。
2. 初中生:我的作文題目太抽象了,真是一道鯤鯁。
3. 高中生:面對高考的壓力,我感覺自己面前有一座鯤鯁。
4. 大學生:論文的寫作難度很大,真是一道鯤鯁。
5. 成年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有時候真的是一道鯤鯁,需要耐心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