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坐
基本解釋
(1).安穩地坐著。謂不勞神費力。《莊子·說劍》:“大王安坐定氣,劍事已畢奏矣。”《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年四十當安坐,年五十當安臥。” 唐 韓愈 《講學解》:“子不知耕,婦不知織,乘馬從徒,安坐而食。” 宋 朱熹 《答黃直卿書》:“其勢駸駸,恐未容飽食而安坐也。”《兒女英雄傳》第二五回:“公公只管安坐前廳靜聽消息。” 戴望舒 《秋》詩:“我是微笑著,安坐在我的窗前。”
(2).古時坐的一種姿勢。 清 鳳韶 《鳳氏經說·四牡》:“古者之坐皆跪。安坐,坐而著于蹠也。危坐,坐而直其身也。” 清 惲敬 《困說》:“古者危坐任膝,安坐任足,夷坐任臀。”
英文翻譯
1.sit idly
成語(Idiom):安坐(ān zuò)
發音(Pronunciation):ān z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穩定地坐著,不動或不離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安坐是指一個人安穩地坐著,不動或不離開。它表示保持冷靜、穩定、不受干擾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面臨困境或壓力時能夠保持冷靜、安定的心態。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某個地方安靜地坐著,享受寧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安坐一詞最早出現在《晉書·王羲之傳》中。據傳,王羲之是東晉時期的一位著名書法家。他在寫字時,總是能夠安坐不動,專心致志。這個成語就是形容他在寫字時的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困境中,他能夠安坐不動,保持冷靜。
2. 她安坐在書房里,專心致志地讀書。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坐在椅子上,安靜地坐著,不動不離開的樣子。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安坐相關的成語,如“安然無恙”、“安于現狀”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小明看著窗外的雨水,安坐在座位上等待媽媽來接他。
2. 小學生:考試時,我會安坐在座位上,認真答題。
3. 初中生:在面對挑戰時,我們要能夠安坐不動,保持冷靜的思考。
4. 高中生:即使身處嘈雜的環境中,我們也應該能夠安坐心底,保持內心的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