髫羈
成語(Idiom):髫羈(tiáo jī)
發音(Pronunciation):tiáo j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年幼而受到束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髫羈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髫指的是兒童的頭發,羈指的是韁繩。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年幼的孩子被束縛住,無法自由行動的狀態。它的含義是指年幼而受到限制或束縛,無法自由發揮。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髫羈一詞常用于形容年幼的孩子被父母或其他人過度保護或過度限制的情況。也可以用來比喻某人受到了某種限制或束縛,無法自由發展。這個成語可以在家庭、教育、職場等場景中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根據《左傳·昭公二十九年》的記載,髫羈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的魯國。當時,魯國的公子季札和孔子相交甚密。有一次,季札的父親要求他回家,但是季札不愿離開孔子,于是他將自己的頭發系在孔子的車上,表示自己不愿離開。孔子對此非常感動,他對季札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髫羈之盟,何以維之?”意思是,君子之間的友誼應該像水一樣淡泊,而不是像甜醇的醴酒那樣甜膩。孔子用髫羈來比喻他們之間的友誼是一種純潔而無私的關系。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髫羈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固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從小被父母過度保護,一直處于髫羈的狀態。
2. 這個學生一直被老師束縛得很緊,無法展示自己的才能,真可謂是髫羈之身。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我們可以想象一個年幼的孩子被一根韁繩綁住,無法自由行動,形象地描述了髫羈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故事、書籍或文章來進一步了解髫羈的用法和意義。同時,還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比如鞠躬盡瘁、君子之交等,來豐富你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被媽媽髫羈得很緊,不能自己去玩。
2. 初中生:他的父母一直對他很嚴格,讓他感覺像是髫羈一樣。
3. 高中生:雖然他已經是個成年人了,但是在家里還是被父母當作髫羈一樣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