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房
基本解釋
(1).古代祭祀時盛牲畜的用具,通稱俎。《詩·魯頌·閟宮》:“毛炰胾羹,籩豆大房。” 毛 傳:“大房,半體之俎也。” 鄭玄 箋:“大房,玉飾俎也。其制足間有橫,下有柎,似乎堂后有房然。”《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十二·周宗廟樂舞辭》:“黍稷惟馨,籩豆大房。”
(2). 唐 世家大族各支以房劃分,用始祖的官名、爵名或封地稱其房,長次之間并有大房、小房、第二房、第三房等分別。后世家族以大房稱長房。《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二下》:“ 崔 氏定著十房:一曰 鄭州 ,二曰 鄢陵 ,三曰 南祖 ,四曰 清河大房 ,五曰 清河小房 ……八曰 博陵大房 ,九曰 博陵第二房 ,十曰 博陵第三房 ,宰相二十三人。”《儒林外史》第四四回:“ 施二先生 説乃兄中了進士,他不曾中,都是太夫人的地葬的不好,只發(fā)大房,不發(fā)二房。”
(3). 宋 時稱小偷聚集之處。《宋史·王巖叟傳》:“都城羣偷所聚謂之‘大房’,每區(qū)容數(shù)十百人,淵藪詭僻,不可勝究。”
(4).指比較大的房子。《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漸漸大房改換小房,賃得兩三間房子。”
(5).山名。在 河北省 房山縣 西北。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記要·直隸二·順天府》:“ 大房山 ,縣西十五里,境內(nèi)諸山,此山最為雄秀。古碑云: 幽 燕 之奧室也。山下有 圣水泉 ,西南有 伏龍穴 ……山亦名 大防山 ,亦曰 大房嶺 。”
成語(Idiom):大房
發(fā)音(Pronunciation):dà f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寬敞明亮的房間或屋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大房是由“大”和“房”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表示房屋寬敞明亮,通常指代寬敞明亮的居住環(huán)境或辦公場所。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大房通常用于形容房屋寬敞明亮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別墅、豪宅、寬敞的辦公室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大房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在古代,人們認為寬敞明亮的房屋是富貴之家的象征,因此大房成為了形容富裕和舒適的代名詞。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別墅真是大房,一進門就感覺寬敞明亮。
2. 公司新辦公室非常大房,員工們工作起來都很舒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寬敞明亮的房間,里面擺滿了豪華家具,讓人感到舒適和富裕。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房屋相關(guān)的成語,如“小屋成雙”、“高樓大廈”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我家的客廳又大又亮,就像一個大房。
2. 初中生:我夢想將來有一所大房,可以容納很多人。
3. 高中生:這個會議室真是大房,可以容納上百人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