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逃
成語(Idiom):盜逃
發(fā)音(Pronunciation):dào t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偷盜后逃離現(xiàn)場,也泛指犯罪分子逃跑的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盜逃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盜指偷盜,逃指逃跑。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犯罪分子在行竊后迅速逃離現(xiàn)場的情景,暗示了犯罪行為的危險性和犯罪分子的狡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盜逃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犯罪分子逃跑的行為。也可以泛指其他事物或人逃離現(xiàn)場的情況,比如戰(zhàn)爭中的逃兵、考試作弊被發(fā)現(xiàn)后的學生逃跑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襄公十五年》記載了一個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個叫做子胥的人。子胥原是吳國的大臣,但后來被吳王夫差所殺。子胥的兒子子罕為了向父親復仇,偷盜了吳國的玉璽并逃跑。這個故事中的子罕就是一個典型的盜逃者。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盜逃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兩個動詞構(gòu)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偷了東西就盜逃,可見他是一個犯罪分子。
2. 考試作弊被發(fā)現(xiàn)后,他急忙盜逃,結(jié)果被學校開除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小偷在偷東西后迅速逃離現(xiàn)場的情景,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犯罪行為相關(guān)的成語,比如“偷天換日”、“偷雞摸狗”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在商店偷了一塊巧克力,然后盜逃了。
2. 初中生:警察追捕了一名盜竊犯,但他還是成功地盜逃了。
3. 高中生:他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進行了一系列盜逃行動,但最終還是被警方抓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