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怕痛怕癢 (pà tòng pà yǎng)
發音(Pronunciation):pà tòng pà yǎ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膽小怕事,缺乏勇氣和毅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怕痛怕癢是指一個人對痛苦和不適感到特別害怕和抵觸,不愿意承擔困難和挑戰。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了一個人缺乏勇氣和毅力,對面對困難和挫折的能力很差。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那些容易退縮、膽小怕事的人,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缺乏勇氣和毅力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并無具體的故事,而是根據漢語的語言習慣形成的。中國文化中一直強調勇敢、堅毅的品質,而怕痛怕癢則是相反的一種表現。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怕痛怕癢是一個重復結構的成語,通過重復同一個詞語來強調一個人的膽小怕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怕痛怕癢,連最簡單的困難都不敢面對。
2. 她是個怕痛怕癢的人,從來都不敢嘗試新的事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膽小鬼”、“怯懦”等詞語進行聯想,加深對怕痛怕癢的理解和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故事和文章,了解更多關于勇氣和毅力的內容,以幫助自己克服怕痛怕癢的心理。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個怕痛怕癢的孩子,連騎自行車都不敢嘗試。
2. 初中生:那個同學一直怕痛怕癢,從來不敢參加學校的戶外活動。
3. 高中生:她怕痛怕癢,連考試都不敢去爭取更好的成績。
4. 大學生:大學生應該勇敢面對挑戰,而不是怕痛怕癢地躲避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