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辭
基本解釋
即七體。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定勢》:“箴、銘、碑、誄,則體制於弘深;連珠、七辭,則從事於巧艷。”詳“ 七體 ”。
成語(Idiom):七辭
發(fā)音(Pronunciation):qī c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說話或文章言辭精練、有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七辭是由“七”和“辭”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七”表示程度之高,意味著極其、非常;“辭”表示言辭、措辭。整個成語的意思是言辭非常精練、有力,形容人的說話或文章表達精練、簡潔,但卻又能表達出深刻的含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七辭常用于形容人的口才或寫作水平極高,能夠用簡練有力的措辭表達出深刻的意義。可以用來夸獎別人的辭藻優(yōu)美,或者形容自己的表達能力出色。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七辭的具體故事起源尚無明確記載,但這個成語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修辭技巧。古代文人追求言之有物、意味深長的表達方式,因此他們常常會用簡練有力的辭藻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七辭就是對這種修辭技巧的形象概括。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七辭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一個字是“七”(qī),另一個字是“辭”(c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七辭精練,讓人印象深刻。
2. 這篇文章的七辭用詞恰到好處,讀起來非常舒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來記憶七辭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說話或寫作時,只用七個詞就能表達出深刻的意義,這樣的表達方式非常精練,就像一個精心挑選的禮物一樣,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一言九鼎”、“一字千金”等,了解更多有關修辭技巧和表達能力的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作文寫得七辭,老師都給他打了滿分。
2. 初中生:我喜歡讀李白的詩,他的詩句七辭,讓我感受到了詩歌的美。
3. 高中生:這位演講者的辭章七辭,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
4. 大學生:在論文寫作中,我們要追求七辭的表達方式,讓論點更加準確有力。
5. 成年人:他的辯論技巧七辭,總能在辯論中占據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