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chì shí chéng yáng ㄔㄧˋ ㄕㄧˊ ㄔㄥˊ ㄧㄤˊ叱石成羊
古代傳說故事。《藝文類聚》卷九四引 晉 葛洪 《神仙傳》: 皇初平 牧羊,為一道士引至 金華山 石室中,四十余年未歸。其兄 初起 尋訪至山,問羊何在,答云,“在山東”。“兄往視,但見白石,不見羊。 平 曰:‘羊在耳,兄自不見。’ 平 乃往,言:‘叱!叱!羊起!’於是白石皆起成羊數萬頭。”亦省作“ 叱石 ”。
成語(Idiom):叱石成羊
發音(Pronunciation):chì shí chéng y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用嚴厲的言辭或行動使人改過自新,從而轉化為良善之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叱石成羊是一個形象生動的成語,由“叱石”和“成羊”兩個詞組成。其中,“叱石”表示嚴厲地斥責或警告,比喻用強烈的言辭或行動來改變人的錯誤行為;“成羊”表示改過自新,變得溫順和善良。整個成語的含義是通過嚴厲的批評或警告,使人改正錯誤,轉變為良善之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叱石成羊可以用于形容對他人的錯誤行為進行嚴厲批評或警告,以期改變其不良行為。在教育、家庭、工作等環境中,當我們希望他人改正錯誤,轉變為更好的人時,可以使用這個成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叱石成羊的故事起源于《莊子·德充符》。相傳,有一位叫做成羊的人,性格兇暴、粗魯無禮,經常欺壓他人。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塊形狀像羊的石頭,他以為是一只羊,就把它叱罵一番。然而,當他離開后,石頭卻變成了一只真正的羊,跟著他回家。成羊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決心改過自新,成為一個善良溫順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叱石成羊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動詞“叱”和名詞“石”、“成”、“羊”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惡劣行為被老師叱石成羊,最終變得乖巧懂事。
2. 經過父母的叱石成羊,他的學習態度發生了很大改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叱石”想象成嚴厲斥責的聲音,將“成羊”想象成改過自新的人群,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以德報怨”、“以德服人”等,來擴展對于改變他人行為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用叱石成羊的方式批評我,我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2. 初中生:他經歷了一次叱石成羊的教育后,變得更加懂事了。
3. 高中生:面對老師的叱石成羊,他決定改變自己,努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