鋸片
成語(Idiom):鋸片
發音(Pronunciation):jù pi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為了達到某個目的而不擇手段,犧牲他人利益的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鋸片”源于鋸木板時使用的鋸片,鋸片的形狀尖銳,用力鋸動時能夠快速切割木材。這個成語比喻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顧他人的利益而采取冷酷無情的手段。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貶義語境,形容某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擇手段,不顧他人的痛苦和損失。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鋸片”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警世通言》中的《鋸片言》一則故事中。故事講述了一個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他人的生命安全,用鋸片刺殺了別人的手指。這個故事成為了成語“鋸片”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動詞 + 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惜使用鋸片傷害別人。
2. 這個人為了自己的利益,竟然不擇手段,像鋸片一樣傷害他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鋸片”形象化地記憶為一個尖銳的鋸片,用來切割木材。想象一個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地傷害別人,就像用鋸片切割木材一樣冷酷無情。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馮夢龍的《警世通言》中的其他故事,以及其他類似的成語,如“不擇手段”、“利欲熏心”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為了贏得比賽,不擇手段地采取了鋸片的方式。
2. 初中生:這個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顧他人的利益,像鋸片一樣傷害別人。
3. 高中生: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他不擇手段,用鋸片般的手段擊敗了所有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