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賢
基本解釋
(1).佛教語。指十住、十行、十迴向。 唐 李邕 《岳麓寺碑》:“四行樂而不取,三賢登而更遷。”《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變文》:“越三賢,超十地,福德周圓入佛位。”參見“ 三賢十圣 ”。
(2).三個賢人。 宋 俞文豹 《吹劍四錄》:“ 方魁 與同榜 方登 、 方吉 ,皆 唐 詩人缺唇處士 方干 之后,與 嚴子陵 、 范文正公 為釣臺三賢。” 明 瞿佑 《歸田詩話·樂天晚年》:“ 樂天 連為 杭 蘇 二州刺史,皆有惠政在民, 杭 則有三賢堂,併 林和靖 、 蘇東坡 祠之。” 沉礪 《展張蒼水墓》詩:“ 于 墓 岳 祠分鼎足, 西湖 一勺峙三賢。”
成語(Idiom):三賢(sān xián)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xi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三個有才德的人或有智慧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賢是由“三”和“賢”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三”表示數量,表示有三個人;“賢”表示有才德或智慧。所以,“三賢”指的是三個有才德或智慧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三個人中都有才德或智慧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團體或集體中有三個出類拔萃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三賢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論語》中的一則故事。相傳,孔子曾經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意思是無論與任何人一起行走,都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一些東西。這句話也被解釋為,有三個人在一起時,一定會有一個人值得自己學習。后來,人們將這個觀點引申為“三賢”,表示有三個有才德或智慧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賢是一個名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三個人都是三賢,各有各的閃光點。
2. 在這個團隊中,有三個人被譽為三賢,他們的智慧和才能受到了大家的認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三賢”與“三個有才德或智慧的人”聯系起來記憶。也可以通過類比“三人行,必有我師”來記憶,將“三賢”理解為三個值得學習的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三賢人物,如孔子、孟子和荀子。還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三友”、“三賢五短”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上有三個同學在學習上特別努力,他們真是三賢呢!
2. 初中生:我覺得我們班級里的三個學習成績最好的同學都是三賢,他們每次考試都是全班第一。
3. 高中生:我在學校的學術競賽中結識了兩個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們三個人都是三賢,互相鼓勵和學習。
4. 大學生:在大學里,我和兩個同學一起組隊參加創新創業項目,我們三個人合作默契,真是三賢之師。
5. 成年人:我參加的公司有三個非常有經驗和能力的高級經理,他們被譽為公司的三賢,每個人都是業界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