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景
基本解釋
(1).日影已盡。指入暮。 晉 王嘉 《拾遺記·前漢下》:“﹝ 昭帝 ﹞乃命以文梓為船……隨風輕漾,畢景忘歸,乃至通夜。” 齊治平 注:“畢景,日影已盡,謂日暮也。” 唐 杜甫 《陪章留后惠義寺餞嘉州崔都督赴州》詩:“出塵閟軌躅,畢景遺炎蒸。” 仇兆鰲 注:“畢景,謂盡一日之影。” 清 黃景仁 《泥涂嘆》詩:“畢景不半程,用力亦云竭。”
(2).比喻人之暮年。 唐 杜甫 《寄司馬山人十二韻》:“髮少何勞白,顏衰肯更紅,望云悲轗軻,畢景羨沖融。” 仇兆鰲 注:“四句衰老之嘆。”
(3).竟日;整天。《南史·殷臻傳》:“﹝ 臻 ﹞幼有名行, 袁粲 、 儲彥回 并賞異之,每造二公之席,輒清言畢景。” 唐 孟浩然 《題終南翠微寺空上人房》詩:“兩心喜相得,畢景共談笑。”
成語(Idiom):畢景
發音(Pronunciation):bì jǐ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種景象或情況完全完成或結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畢景是由“畢”和“景”兩個詞組成的成語。“畢”意為完全,結束;“景”意為景象,情況。畢景的基本含義是指一種景象或情況完全完成或結束。它常用來形容某種狀態或事物達到了最終的狀態或結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畢景可以用于各種情況下,例如描述一個工程項目的完工,一個活動的結束,或者一個人的學業圓滿完成等。它也可以用來形容一種狀態的轉變或某個時期的結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畢景成語的具體故事起源尚不清楚。但是,畢景這個成語的意義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出現過,可以追溯到宋代。在《宋史·輿服志》中有一句:“畢景,事情已了。”這個成語在后來的文學作品中逐漸廣泛使用,并成為了現代漢語中常用的成語之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畢景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結構為“畢+景”。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學業終于畢景了,可以開始新的階段了。
2. 這個工程已經畢景,我們可以開始驗收了。
3. 這次活動圓滿成功,可以說是畢景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畢景這個成語可以通過以下方法:
1. 將畢景的發音“bì jǐng”與“必勝”相聯想,表示一種完全勝利或成功的狀態。
2. 可以想象一個美麗的景色在完全完成的狀態下,形成了畢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繼續學習其他與畢景相關的成語,例如“畢其功于一役”(bì qí gōng yú yí yì),意為在一次行動中完全完成任務。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終于把作業做完了,我的作業畢景了!
2. 初中生:我經過努力,考試取得了好成績,我的努力終于畢景了!
3. 高中生:我終于拿到了心儀的大學錄取通知書,我的高中生活畢景了!
4. 大學生:我順利完成了畢業論文,我的大學生活畢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