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窗
基本解釋
亦作“ 水牕 ”。1.臨水的窗戶。 唐 白居易 《舟夜贈內》詩:“莫憑水窗南北望,月明月闇總愁人。”《太平廣記》卷一五二引 唐 無名氏《鄭德璘傳》:“﹝ 韋氏 ﹞於水窗中垂鉤, 德璘 因窺見之甚悅。遂以紅綃一尺,上題詩曰:‘纖手垂鉤對水窗,紅蕖秋色艷 長江 。’” 前蜀 韋莊 《更漏子》詞:“煙柳重,春霧薄,燈背水窗高閣。”
(2).涵洞。堤防出水的孔。 宋 蘇軾 《獎諭敕記》:“堤成之明日,水自東南隅入,遇堤而止。水牕六,先水未至,以薪芻土囊自城外塞之;水至,而后自城中塞者皆不足恃。”
成語(Idiom):水窗
發音(Pronunciation):shuǐ chu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窗戶的玻璃上有水汽凝結,形成模糊不清的景象。比喻眼睛看東西模糊不清,視力不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水窗”源自宋代楊萬里的詩句:“山窗日暮,水煙飄渺。”水汽凝結在窗戶上,使得窗戶模糊不清,無法清晰地看到外面的景象。這種現象被用來比喻眼睛視力不好,看東西模糊不清。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心眼狹隘,眼界狹窄,對事物的認知不全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文學作品、口語和書面語中。可以用來形容眼睛視力不好,也可以用來形容對事物認識不清楚,眼界狹窄。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水窗”最早出現在宋代詩人楊萬里的《山窗日暮》一詩中。楊萬里在詩中描繪了山窗日暮的景象,其中提到了“水煙飄渺”這一景象,即窗戶上的水汽凝結形成的模糊景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兩個漢字組成,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眼睛真是水窗,看東西都模糊不清。
2. 這個人對世界的認知太狹窄了,真是個水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站在窗前,窗戶上有水汽凝結,看不清窗外的景象,從而聯想到“水窗”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視力或眼睛有關的成語,如“目不識丁”、“目瞪口呆”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媽媽的眼睛有點水窗,看不清楚遠處的東西。
2. 初中生:他的眼睛不好,總是水窗,需要戴眼鏡才能看清楚。
3. 高中生:有些人的眼界太窄了,就像是水窗一樣,對世界的認知不夠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