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道
基本解釋
開辟道路。 明 孫柚 《琴心記·招安絕域》:“斥道除關,華夷共一天;不須三箭,瀚海靜波瀾。”
成語(Idiom):斥道
發(fā)音(Pronunciation):chì d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斥責、責備別人的話語或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斥道是由動詞“斥”和名詞“道”組成的成語,其中,“斥”表示責備、指責,而“道”表示言語、行為。斥道形象地描述了通過言辭或行為對別人的錯誤或過失進行批評、指責或責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斥道可以用于各種場景,特別是在對他人的錯誤或過失進行指責或責備時。例如,當你看到別人不守交通規(guī)則時,你可以使用斥道來表示你對他們的不負責任行為的不滿。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斥道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在古代社會,人們非常注重道德和禮儀,對于違反道德準則和社會規(guī)范的行為,會受到嚴厲的批評和指責。斥道的使用反映了中國古代社會對道德規(guī)范的重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斥道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斥”是動詞,表示責備;“道”是名詞,表示言語或行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同事的懶散態(tài)度斥道了他的不負責任。
2. 她斥道了那個人的無禮行為,讓他感到非常尷尬。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斥道”與“責備”這個詞聯(lián)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同時,可以想象一個人用尖銳的言辭或嚴厲的行為對他人進行指責,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責備、指責相關的成語,如“責無旁貸”、“指責”等,以擴大對這一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斥道了小明的不認真聽講。
2. 初中生(13-15歲):父母斥道了孩子的不負責任行為。
3. 高中生(16-18歲):老師斥道了學生們的遲到現(xiàn)象。
4. 大學生(19-22歲):社團領導斥道了成員們的拖延態(tài)度。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對你理解和記憶“斥道”這個詞語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