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闇
成語(Idiom):明闇 (míng àn)
發音(Pronunciation):míng 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明亮和黑暗,比喻是非曲直、善惡美丑等事物的對立和區別。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明闇是由“明”和“闇”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它用來形容事物的對立和區別。在這個成語中,“明”代表明亮、光明、正直,而“闇”則代表黑暗、邪惡、曲折。明闇的意思是指明亮和黑暗的對比,用來比喻事物的對立和區別。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明闇這個成語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用來形容事物的對立和區別。可以用來描述正義與邪惡、真實與虛假、美丑、善惡等對立的概念。例如,可以說一個人的行為是明闇分明的,意思是他的行為非常明確,不會模糊或曖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明闇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佛教經典《法華經》。在經中,有一段描述佛陀的教誨:“佛告諸比丘,如是比丘當知是法,明于闇,闇于明,明闇分明。”這段經文中的“明闇”被引申為事物的對立和區別,成為了一個常用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明闇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固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行明闇分明,讓人非常敬佩。
2. 這個問題的明闇很容易看出來,不需要過多的解釋。
3. 在這個世界上,明闇是永恒的對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明”字和“闇”字的意思進行對比來記憶這個成語。明代表明亮、光明,而闇代表黑暗、邪惡,通過對比記憶這兩個字的意思,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和記憶明闇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明闇相似的成語,如明察秋毫、明哲保身等,來擴大自己的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喜歡明亮的房間,不喜歡黑暗的地方,因為明闇分明。
2. 初中生(13-15歲):他的言行明闇分明,是一個值得信賴的朋友。
3. 高中生(16-18歲):在這個復雜的社會中,明闇很難分辨,我們要保持自己的判斷力。
4. 大學生(19-22歲):人性的明闇是一個復雜的話題,需要深入探討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