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堵
成語(Idiom):案堵
發音(Pronunciation):àn d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案堵是指案情嚴重,堵塞無路,無法解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案指法律案件,堵指堵塞,案堵形容案情嚴重,無法解決或無法順利進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案堵多用于描述法律案件、糾紛或問題無法解決的情況。也可以用于形容其他無法解決的困境或難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案堵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戰國策·齊策四》中的一個故事。故事講述了齊國的公子小白因為犯了法律,被判處死刑。小白的父親非常傷心,他找到了齊國的宰相龐涓請求幫助。龐涓非常聰明,他想到了一個辦法。他告訴小白的父親說,只要把案子堵住,就可以拖延時間,等到國家政權變動,再重新審理案件,或者通過其他方式解決問題。于是,小白的父親就采納了龐涓的建議,成功地把案子堵住了。后來,人們就用“案堵”這個成語來形容案件無法解決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由于證據不足,這個案子堵住了。
2. 這個糾紛已經堵住了好幾年,一直沒有解決。
3. 在法律程序上遇到了堵塞,導致案件無法順利進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案堵想象成一個案子被一堵墻堵住了,無法解決的情況。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成語,如案牘(指公文、契約等文件)、堵塞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這個問題太難了,我覺得它就像一個案子堵住了一樣。
2. 初中生(13-15歲):老師,我不知道怎么解決這個問題,感覺像是遇到了一個案堵。
3. 高中生(16-18歲):這個案子堵住了,我們需要想辦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