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立
成語(Idiom):蹲立(dūn lì)
發音(Pronunciation):dūn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蹲立是指人的姿勢,一半蹲著,一半站著,形容人處于猶豫不決、矛盾糾結的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蹲立是由“蹲”和“立”兩個動作組成的成語。蹲是指彎腰屈膝使身體下降的動作,立是指直立起來的動作。蹲立形容一個人處于兩種狀態之間,既不完全下定決心,又不完全放棄,猶豫不決、矛盾糾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蹲立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做出決策或面對選擇時的猶豫不決的狀態。它可以用于各種場合,如工作、學習、生活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蹲立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小說《喻世明言》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叫李洪的人,他總是猶豫不決,面對事情無法做出決斷,就像蹲立不前一樣。這個故事形象地描繪了蹲立這個成語的意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蹲立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動作詞“蹲”和“立”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工作上總是蹲立不前,無法做出決策。
2. 她一直在蹲立兩難的境地,不知道該選擇哪條路。
3. 這個問題讓他陷入了蹲立的狀態,無法做出決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蹲立的動作形象化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同時蹲著和站著,猶豫不決的樣子,這樣能夠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進一步學習成語,可以了解其他與猶豫不決、矛盾糾結相關的成語,如“左右為難”、“猶豫不決”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游戲里遇到了兩個選擇,我蹲立了好久都不知道該選哪個。
2. 初中生:我在選課時蹲立了好久,不知道是選學習班還是選興趣班。
3. 高中生:我在選擇大學專業時蹲立了好久,不知道該選擇理科還是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