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憖
基本解釋
見“ 不憖遺 ”。
成語(Idiom):不憖
發音(Pronunciation):bù y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憐憫、不同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憖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表示對他人的困境、苦難、痛苦等不感到同情或憐憫。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不憖常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冷漠無情,對別人的遭遇和困難毫不在意,缺乏同情心和憐憫之情。該成語可以用來批評那些對他人的苦難無動于衷、漠不關心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憖這個成語的出處可以追溯到《莊子·外篇·大宗師》:“大宗師聚於會稽山之陽朔,魯班聞之,乃往見之。未見而問曰:‘何以至此?’對曰:‘吾有臣者,不忍見其窮也。’”這個故事中,大宗師不忍見到自己的臣子陷入困境,所以選擇了隱居。這個故事形象地反映了不憖這一成語的含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憖是由“不”和“憖”兩個字組成的,其中,“不”表示否定,“憖”表示憐憫。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冷血的人,對別人的遭遇從不憖。
2. 在他眼里,別人的痛苦和困境根本不值一提,完全不憖別人的遭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不忍”進行對比記憶,不憖與不忍的發音相似,但含義正好相反。不忍表示不忍心、舍不得,而不憖表示不同情、不憐憫。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同情、憐憫相關的成語,如“同情心泛濫”、“憐香惜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看到同學摔倒了,卻不憖同學的痛苦。
2. 初中生:他對朋友的難處毫不憖憫,簡直是太自私了。
3. 高中生:社會上存在著很多不憖他人的人,我們應該努力培養同情心和關愛他人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