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品而第之
發音(Pronunciation):pǐn ér dì zh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品味高尚,超越一般水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品而第之是由《論語·子罕》中的一句話演化而來,原意是指品味和見識高尚,超越一般水平。它強調了個人的修養和品德的高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人的品味高雅,見識卓越。可以用于贊美某人的品德和修養,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事物的高尚和出眾。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論語·子罕》是中國古代儒家經典之一,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其中有一則對話是:“子罕言利,與命與仁。”子貢說:“品而第之,毋違命,毋違仁。”這句話后來演變成了成語“品而第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品而第之由三個漢字組成,分別是“品”、“而”和“第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品而第之的品味使他成為了藝術界的佼佼者。
2. 這幅畫的品而第之之處在于它獨特的繪畫風格。
3. 她的品而第之的學術見解讓她在學術界有了很高的聲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品而第之”與“高尚”、“超越一般水平”等詞語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論語》中的其他經典語錄,以及其他與修養和品德相關的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品而第之的閱讀習慣讓他在班里成為了閱讀小能手。
2. 初中生:他的品而第之的寫作技巧使他在作文比賽中脫穎而出。
3. 高中生:她的品而第之的音樂才華讓她成為了學校樂團的領導者。
4. 大學生:他的品而第之的人際關系處理能力使他在團隊合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