堞樓
成語(Idiom):堞樓(diē lóu)
發音(Pronunciation):diē ló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城墻上的樓堞,比喻站得高,看得遠。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堞樓是指古代城墻上的樓堞,用于防守和觀察敵情。成語“堞樓”比喻一個人站在高處,可以更好地觀察和了解周圍的情況,比喻眼光遠大,見識廣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有遠見、眼光獨到,能夠從更高的角度看待問題和事物,具有廣闊的視野和深刻的洞察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古代城市的城墻上常常建有堞樓,用于防守和觀察敵情。成語“堞樓”借用了這個形象,比喻一個人站得高,看得遠。這個成語出自《史記·項羽本紀》:“項羽堞樓而望秦軍,謂其曰:‘此乃天下之精銳,猶未可當也。’”意思是項羽站在堞樓上觀察秦軍,認為他們是天下的精銳,自己還不能與之抗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堞樓是一個名詞短語,由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站在堞樓上,眺望遠方的山川,心情格外舒暢。
2. 作為一名企業家,他總是能夠站在堞樓上,看到市場的變化和發展趨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成語的意思與城墻上的觀察樓堞形象進行聯想來記憶。想象自己站在堞樓上,能夠很清晰地觀察周圍的一切,這樣可以更好地理解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古代城墻的建筑和防御體系,以及古代軍事防御的發展歷程,加深對成語背后文化和歷史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站在堞樓上,看到了一只小鳥在樹上唱歌。
2. 初中生:老師站在堞樓上,向我們講解了歷史上的重大事件。
3. 高中生:我們需要站在堞樓上,看清社會的發展趨勢,做出正確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