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圖
成語(Idiom):乾圖
發音(Pronunciation):qián t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物、事物的形象或表情十分嚴肅莊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乾,古代指天,圖,指圖案、畫像。乾圖原指天上的圖案,后來引申為人物、事物的形象或表情莊重嚴肅。形容人物態度莊重,一本正經。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物、事物的形象或表情莊重嚴肅的場合,如形容人的舉止莊重、言談嚴肅,或形容事物的形象莊重、嚴肅肅穆。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宣公十四年》中有一則故事,當時齊國國君宣公去世,國內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在宣公的靈柩前,守衛的士兵面色莊重,舉止肅穆,表現出對國君的尊敬和對死者的追思之情。后來,人們用“乾圖”來形容這種莊重肅穆的場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舉止莊重,一副乾圖的樣子。
2. 在莊嚴的國旗下,大家肅立行軍禮,神情乾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乾圖”與莊重、嚴肅的形象聯系起來,形象化地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含有形容莊重、嚴肅的成語,如“肅然起敬”、“莊重肅穆”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嚴肅地講課,一副乾圖的樣子。
2. 初中生:同學們在升旗儀式上,神情肅穆,乾圖莊重。
3. 高中生:演講比賽上,選手們舉止莊重,一副乾圖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