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鵠
鴻鵠(hóng hú)
發音:hóng hú
基本含義:形容人的志向高遠,有遠大的抱負和追求。
詳細解釋:鴻鵠是由“鴻”和“鵠”兩個詞組成的,其中“鴻”指大雁,“鵠”指天鵝。大雁和天鵝都是高飛的鳥類,善于飛翔,象征著志向高遠。因此,“鴻鵠”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的志向和抱負非常高遠,追求的目標也非常遠大。
使用場景:鴻鵠常用來形容那些有遠大抱負,追求卓越的人。可以用于贊美有志向的學生、職場精英或者有遠大抱負的創業者等。
故事起源:鴻鵠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了項羽在楚漢戰爭中戰敗后,被劉邦圍困在垓下。劉邦派人向項羽傳遞了一封信,信中寫道:“鴻鵠將至,無食我肉。”這句話意味著劉邦將會對項羽施以重創。項羽看到信后,知道自己已經無法逃脫失敗的命運,于是寫下了“鴻鵠之志,困于垓下”的詩句,表達了自己的志向和抱負。
成語結構:鴻鵠是由兩個詞組成的,其中“鴻”和“鵠”都是名詞,合在一起表示人的志向高遠。
例句:
1. 他年紀雖小,但志向鴻鵠,一定能取得成功。
2. 這位企業家一直以來都有鴻鵠之志,努力追求卓越。
記憶技巧:可以把鴻鵠想象成一只高飛的大雁或天鵝,在藍天白云下展翅翱翔,象征著遠大的志向和抱負。
延伸學習:如果對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其他與志向和抱負相關的成語,如“壯志凌云”、“志存高遠”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長大后想成為一名科學家,有鴻鵠之志。
2. 初中生:我希望通過努力學習,將來能夠實現自己的鴻鵠之志。
3. 高中生:我志向鴻鵠,將來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為人們健康貢獻力量。
4. 大學生:我希望能夠成為一名創業家,有鴻鵠之志,為社會創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