踠跡
成語(Idiom):踠跡(wǎn jì)
發音(Pronunciation):wǎn j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行動迅速,留下的痕跡幾乎看不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踠跡是由“踠”和“跡”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踠的意思是行走,跡的意思是痕跡。踠跡形容人行走的速度非常快,以至于留下的痕跡幾乎看不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踠跡多用于形容人行動迅速、敏捷。可以用來形容人的速度、行動力很強,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事件或行動的迅速發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踠跡的故事起源于《莊子·逍遙游》。莊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他在《逍遙游》一書中寫道:“踠踠者天下莫能知也。踠踠者,踠者行之也,踠者止之也。”這段文字中的“踠踠者”就是指行動迅速,留下的痕跡幾乎看不見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踠跡由兩個字組成,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飛快地跑過來,踠跡已經消失在了地上。
2. 這個項目的發展速度太快了,簡直是踠跡如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踠跡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非常快的速度下行走,留下的腳印幾乎看不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與速度、行動相關的成語,如風馳電掣、如履薄冰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跑得非常快,踠跡已經消失了。
2. 小學生:他的反應非常快,簡直像踠跡如風。
3. 初中生:這個隊員的速度非常快,跑步時踠跡幾乎看不見。
4. 高中生:這個項目的推進速度非常快,簡直是踠跡如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