忉怛
基本解釋
(1).憂傷;悲痛。 漢 趙曄 《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父繫三年,中心忉怛,食不甘味,嘗苦飢渴,晝夜感思,憂父不活。”《文選·王粲<登樓賦>》:“心悽愴以感發兮,意忉怛而憯惻。” 李周翰 注:“忉怛,猶悽愴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婆羅痆斯國》:“夫處乎深宮,安乎尊勝,不能靜志,遠跡山林,棄轉輪王位,為鄙賤人行,何可念哉?言增忉怛耳!”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公孫九娘》:“生凄然出,忉怛若喪。”
(2).啰嗦,嘮叨。《朱子語類》卷八三:“要之圣人只是直筆據見在而書,豈有許多忉怛。”
成語(Idiom):忉怛(dāo dá)
發音(Pronunciation):dāo dá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事物憂愁、悲傷、痛苦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忉怛一詞由兩個相同的字組成,表達了深深的憂愁和痛苦之情。它常用來形容人們內心深處的悲傷和困苦,以及面對困境時的無助和痛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忉怛可以用來形容個人的情感狀態或者特定場景中的心情。例如,當一個人失去親人或者遭遇挫折時,他可能會感到忉怛;當面對巨大壓力或者困境時,人們也會感到忉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忉怛最早出現在《莊子·逍遙游》一書中。在這篇文章中,莊子講述了他夢見自己變成了一只蝴蝶,飛來飛去,感到非常快樂。但當他醒來后,他不確定自己是莊子還是蝴蝶,感到非常迷茫和忉怛。這個故事表達了人們在悲傷和憂愁中感到痛苦和困惑的心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忉怛是由兩個相同的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離去讓我感到忉怛萬分。
2. 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一些讓人感到忉怛的事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忉怛”與“悲傷”、“痛苦”等近義詞進行聯想來記憶。此外,可以嘗試將該成語與具體的情景結合起來,例如想象一個人面對困境時的憂愁和痛苦的表情。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忉怛相關的成語,如“忉忉怛怛”、“忉忉怛怛”等,可以進一步拓展對這一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當我聽到爸爸媽媽要離婚的消息時,我感到忉怛極了。
2. 初中生:考試前的緊張和壓力讓我感到忉怛,我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3. 高中生:面對高考的壓力和未來的不確定性,我感到忉怛和迷茫。
4. 大學生:在離別的時刻,我感到忉怛和難過,不知道何時才能再見面。
5. 成年人:失去親人的痛苦讓我感到忉怛,但我會努力面對生活的挑戰。
希望這份學習指南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忉怛”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