瘯癳
成語(Idiom):瘯癳(cù huān)
發(fā)音(Pronunciation):cù hu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身體虛弱、病倒不能自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瘯,指病人癱倒在床上;癳,指病人不能行動。瘯癳形容人體弱病倒,無法自己照顧自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病重、虛弱的人無法自理,需要他人照顧的情況。也可用于比喻某人在工作、生活等方面變得無能無力,無法自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晉書·謝安傳》記載了一個故事,謝安因病倒在床上,不能自理。他的兒子謝石為了照顧父親,日夜不離床前。后來,謝安病愈后,非常感激兒子的孝心,于是用“瘯癳”來形容自己的病情,以表達對兒子的贊賞和感激之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瘯癳是由兩個形容詞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病情加重,已經瘯癳在床,需要其他人照料。
2. 這位老人年事已高,身體狀況不好,時常瘯癳在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瘯癳”與“病倒不能自理”聯(lián)系起來,想象一個人因病倒在床上無法行動的情景,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描述人體弱病倒的成語,如“病入膏肓”、“臥病在床”等,擴展對這類成語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奶奶因為生病了,瘯癳在床上,我要好好照顧她。
2. 初中生:他因為運動受傷,腿瘯癳了,需要靠拐杖行走。
3. 高中生:他在工作上失去了信心,變得瘯癳無力,無法應對工作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