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纈
成語(Idiom):采纈(cǎi xiè)
發音(Pronunciation):cǎi xi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采摘細縷的絲綢。比喻選取精華或精細的部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采纈是一個古代的成語,來源于《左傳·僖公二十三年》。采纈一詞中的“采”指采摘,而“纈”指細縷的絲綢。這個成語比喻選取精華或精細的部分,類似于現代漢語中的“取其精華”或“取其細節”。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采纈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事物或問題中的精華或精細之處,也可以用來表達對事物進行精心選擇或篩選的意思。常常在文學作品、演講或討論中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采纈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僖公二十三年》。當時,晉國的僖公問政治問題,他的臣子曹劌回答說:“采纈而獻之。”意思是選取細縷的絲綢來獻給國君,比喻選取精華或精細的部分。僖公聽后大為贊賞,認為曹劌的回答非常精辟。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采纈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篇文章采纈了中國古代文化的精華。
2. 這個項目經理非常擅長采纈客戶需求,確保產品的質量和用戶體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采纈”這個成語與選取珍貴的絲綢聯系起來來記憶。想象自己在一片細縷的絲綢中仔細挑選出最好的部分,即可理解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精華或精細相關的成語,如“取長補短”、“以小見大”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圖書館里采纈了一本很有趣的故事書。
2. 初中生:老師讓我們在寫作文時要采纈思想,寫出精彩的作品。
3. 高中生:這位演講者在演講中采纈了社會問題的核心,引起了觀眾的共鳴。
4. 大學生:在研究論文中,我們需要采纈相關的文獻,以支持我們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