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闕
基本解釋
亡缺。散失殘缺。《后漢書·胡廣傳》:“初, 楊雄 依《虞箴》作《十二州二十五官箴》,其九箴亡闕。”《舊唐書·經籍志上》:“于時祕書省經書,實多亡闕,諸司墳籍,不暇討論。”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上:“禮文亡闕,無若近時,而婚喪尤為乖舛。”
成語(Idiom):亡闕(wáng quē)
發音(Pronunciation):wáng qu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國家或組織缺少重要的人才或官員,導致政務癱瘓。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亡闕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亡”意味著失去或喪失,“闕”指的是守衛皇宮大門的官員。亡闕的基本含義是指國家或組織缺少重要的人才或官員,導致政務癱瘓。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一個組織或國家因為缺乏關鍵人才而無法正常運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亡闕這個成語常常用于描述政府、公司或其他組織在重要崗位上缺少合適的人才時。它可以用來批評那些沒有能力或不稱職的領導人,也可以用來警示組織需要重視人才的培養和選拔。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亡闕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故事。相傳,在春秋時期,齊國的大夫管仲被任命為守衛齊國王宮大門的官員。管仲非常勤勉和負責,他嚴格守衛著大門,確保王宮的安全。然而,當管仲去世后,齊國的政務因為缺少一個合適的人才而陷入癱瘓,國家陷入混亂。這個故事成為了亡闕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亡闕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亡”是形容詞,意味著失去或喪失,“闕”是名詞,指的是守衛皇宮大門的官員。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由于高層領導的失職,公司的管理出現了亡闕的情況。
2. 這個國家的政府因為缺少重要人才,陷入了亡闕的狀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為了記憶亡闕這個成語,你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1. 將“亡”字與失去聯系起來,表示喪失或缺少。
2. 將“闕”字與守衛大門的官員聯系起來,表示重要崗位的人才。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亡闕這個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和官員職責,以及它們對國家運行的重要性。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由于班上缺少班長,班級的組織出現了亡闕。
2. 初中生:學校缺乏優秀的老師,導致教學質量亡闕。
3. 高中生:政府在某個領域缺少專業人才,導致相關政策的制定出現了亡闕。
4. 大學生:公司的高層管理層因為缺少經驗豐富的人才,導致企業發展出現了亡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