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眷
成語(Idiom):余眷
發音(Pronunciation):yú ju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妻子和孩子,家屬。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余眷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余”表示多余、剩下的意思,“眷”表示家屬、親屬。合在一起,表示妻子和孩子,家庭成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余眷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思念家人、關心家庭的情感。也可以用來指代妻子和孩子,特別是在軍隊、外地工作等情況下,用來表達對家人的思念和牽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余眷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卷九十六·王莽傳》中。據記載,漢朝末年,王莽篡位稱帝后,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之一是限制官員的家屬隨行。這樣,許多官員的妻子和孩子就被迫留在原地,與官員分離。因此,人們就用“余眷”來形容這些被留下的妻子和孩子,表示對他們的思念和關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余眷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出差期間,他總是掛念著自己的余眷。
2. 軍人在部隊駐扎期間,會非常思念自己的余眷。
3. 父母外出工作,留下了余眷在家照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余眷”拆分成兩個部分:“余”和“眷”。想象自己離開家人,只剩下自己,就是“余”。而“眷”可以理解為家人、親屬。通過這樣的拆分和關聯,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家庭、親情相關的成語,如“骨肉”、“白頭偕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很想念我的余眷,每天都希望能早點回家。
2. 初中生(13-15歲):離開家鄉上學,我會時常想念我的余眷。
3. 高中生(16-18歲):考試前,我會專心學習,為了不辜負我的余眷的期望。
4. 大學生(19-22歲):出國留學后,我會經常和我的余眷視頻通話,告訴他們我的近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