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德
成語(Idiom):載德
發音(Pronunciation):zài d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承載著道德品質或美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載德指的是承載著道德品質或美德的行為或舉止。這個成語強調了一個人應該具備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載德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具備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養。可以用來表揚一個人的善行或者用來規勸他人要有良好的品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載德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孟子·梁惠王上》。故事中,孟子說:“梁惠王問曰:‘舜何以至于有天下?’對曰:‘臣聞之,舜發于畎畝之中,百姓惟諾是聽。’”這段故事告訴我們,舜作為一位君主,能夠承載著百姓的希望和信任,具備了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養。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載德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載”意為“承載”,第二個字“德”意為“道德”。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行為舉止一直都很體現載德的精神。
2.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動來載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背負著一個裝滿道德品質和美德的大箱子,這個箱子就是他所承載的德行。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道德和品德相關的成語,例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忠誠敬業”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一個很好的同學,總是幫助別人,真是個載德的人。
2. 初中生:作為班長,我們應該要有責任心,要以身作則,做一個載德的榜樣。
3. 高中生: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我們要注重培養自己的品德,做一個載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