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彊
基本解釋
1.質直剛強。《史記·絳侯周勃世家》:“ 勃 為人木彊敦厚, 高帝 以為可屬大事。”《陳書·傅縡傳》:“﹝ 傅縡 ﹞性木彊,不持檢操,負才使氣,陵侮人物。” 宋 樓鑰 《送張定叟尚書鎮襄陽》詩:“樸拙勝巧心,好佞寧木彊?” 章炳麟 《革命道德說》:“上自 蕭何 、 曹參 ,其下至于 王陵 、 周勃 、 樊噲 、 夏侯嬰 之徒,大抵木彊少文,不識利害。”
2.指質直剛強之人。《新唐書·魏元忠傳》:“主恚曰:‘ 山東 木彊安知禮?阿母子尚為天子,我何嫌?’宮中謂 武后 為阿母子,故主稱之。” 唐 韋瓘 《周秦行紀》:“ 戚夫人 詩曰:‘自別 漢 宮休 楚 舞,不能粧粉恨君王。無金豈得迎 商叟 , 呂氏 何曾畏木彊。’”
成語(Idiom):木彊
發音(Pronunciation):mù ji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力量強大,不可抵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木彊是指木頭的硬度和堅固性,在這個成語中象征著力量和堅定不移的意志。它形容一個人或事物的力量非常強大,無法被抵擋或戰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人的力量、意志或決心非常堅強,無法被打敗或動搖。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事物的堅固性或耐久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木彊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國的傳說。相傳,在中國的古代戰爭中,有一位將軍率領著一支小隊士兵與敵軍激戰。他們身無寸鐵,但將軍以堅定的意志和巧妙的戰術,成功地抵擋住了敵軍的進攻。后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將軍的勇氣和堅定不移的意志,創造了成語“木彊”。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木彊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分別是“木”和“彊”。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意志如同木彊一樣堅定,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能堅持下去。
2. 這座建筑物的結構非常堅固,可以說是木彊不可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棵堅固的大樹,它的力量和堅定不移的意志象征著木彊。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力量、堅定和堅固性相關的成語,如“鐵杵磨成針”、“力挽狂瀾”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努力學習,變得像木彊一樣堅強。
2. 初中生:面對困難,我們應該像木彊一樣堅定不移地前進。
3. 高中生:只有擁有木彊的意志,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取得成功。
4. 大學生: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木彊般堅強的人,為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