隳剌
成語(Idiom):隳剌(huī là)
發音(Pronunciation):huī là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破碎、摧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隳剌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事物破碎、摧毀的狀態。它表示事物被打碎或摧毀得七零八落,無法恢復原狀。隳剌常用來形容建筑物、器物等被破壞得非常嚴重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隳剌常用于形容戰爭、災難等嚴重破壞的場景,也可用于形容人的精神或身體狀態的破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隳剌這個成語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原文是:“楚人隳剌我,我伐之。”意思是楚國人破壞了我們,我們就要反擊。后來,隳剌逐漸演變成形容事物破碎、摧毀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隳剌屬于形容詞,由兩個意義相近的詞語組成,沒有固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座古老的建筑物經歷了戰爭的摧殘,已經變得隳剌不堪。
2. 經歷了多次地震,這個小村莊已經變得滿目瘡痍,隳剌不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隳剌”與“毀拉”來記憶,表示事物被毀壞得七零八落,無法恢復原狀。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與破壞、毀滅相關的成語,如“破釜沉舟”、“一敗涂地”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風暴過后,花園里的花朵都被隳剌了。
2. 初中生:戰爭使這個城市變得隳剌不堪。
3. 高中生:經歷了一場車禍,他的心靈變得隳剌不堪,無法再恢復往日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