隄山
成語(Idiom):隄山(dī shān)
發音(Pronunciation):dī sh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堤防或隆起的山丘。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隄山是指河流兩岸的堤防或隆起的山丘。成語中的“隄山”比喻起到保護作用的東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有保護作用的人或物。也可以用來比喻有力量的人或組織能夠保護其他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隄山”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位名叫張儀的人。據傳,張儀是戰國時期的一個著名的外交家和軍事家。他曾經在楚國的君主面前表演過一出非常引人注目的戲劇。他在表演中,將自己扮演成一座山,以此來比喻自己的保護作用和力量。這個故事流傳下來,成為了“隄山”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隄山是一個名詞結構,由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就像一座隄山一樣,保護著我們。
2. 這個組織是我們的隄山,可以保護我們的權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想象一座山丘或堤防來記憶這個成語。同時,可以將其與張儀的故事聯系起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有關張儀的故事和他在戰國時期的外交和軍事活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的老師就像一座隄山,保護著我們。
2. 初中生:政府是我們的隄山,保護著社會的安全。
3. 高中生:他的父母是他的隄山,支持他的夢想。
4. 大學生:這個組織是我們的隄山,幫助我們解決問題。